基础研究领域
综合采用电解液技术、热复合技术、析锂边界技术、箔材底涂技术、绝缘涂层技术,并对材料/电极/仿真/预警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,提升电池安全性能。
电极工艺技术
电化学诊断技术
电芯领域
采用高镍/石墨及硅碳化学体系,将产品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270-350Wh/kg,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实现航天领域商业化应用的能量密度300Wh/kg以上的电池产品,搭载于沈飞的锐翔电动飞机可实现150分钟航时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!
高功率技术是公司的优势技术,高功率电池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产品。通过对电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质、电极结构的关键技术攻克,高功率单体电芯历经四代发展,实现了7000W/kg的超高功率密度。
从材料性能出发,分析电池在滥用条件下的失控机理,量化表征电池的
安全性能,建立电池失控模型,分析影响安全性的关键因素,指导电池
设计优化,可实现三元高镍单体电芯针刺不起火的超高安全性能。
模组与电池包领域
模组在概念设计初期,进行随机振动、疲劳、机械冲击、热管理仿真设计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,进行多项安全验证。
模组满足GB/T31485-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。
模组满足GB/T31486-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。
模组满足GB/T31467.3-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: 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。
绝缘安全:模组内部采用双重绝缘防护。
电池系统系统成组率达85%,箱体采用轻量化铝合金箱体和电池托盘承重结构,强度远超行业标准,已申报多项专利。
采用标准化设计,支持外部两并;电池系统使用液冷集成箱体方案,热管理性能优越。
BMS领域
安全性
可靠性
EMC设计
电池参数检测
高精度SOX估算方法
其他